價比黃金貴的塊菌
2008年11月29日晚,在澳門、羅馬、倫敦和阿布扎比等國際大都市,正在進行一場通過衛星轉播的白松露菌慈善拍賣會,當年全球最大的重1.8公斤的“菌王”,成為拍賣會上最吸引眼球的主角,引來了不少富豪和名人競拍。盡管有著金融危機的陰影,世界頂級食材白松露的競標仍然相當熱烈。經過十幾輪競價,這棵“菌王”的價格直線攀升,最終以156萬港元成交,平均每克價值1400元。據悉,全場拍賣所得的款項將全數捐給慈善機構,包括澳門明愛、母親會、同善堂及澳門特殊奧運會等。富豪大嚼價比黃金的白松露菌,而籌得的善款拿來救濟饑腸轆轆的窮人,這也是一個善果吧。
第二個故事是說,拿破侖叱咤疆場,但家事失意,婚后無子,他手下有一名將軍卻兒女成群。拿破侖不恥下問,得到一個秘訣——多吃松露。這個將軍說,他在家鄉有一好友,發現家養母豬平時懶洋洋的,但一放到山上,母豬就精神百倍,專到橡樹下去拱土,拱出一些小黑球,就急忙吃下去,結果這頭母豬下的小豬又多又壯。農夫開了竅,天天趕著母豬上山去找小黑球,豬也吃,人也吃,原本多年無子的農夫,一連生了十多個孩子。將軍也如法炮制,孩子就一個接一個降生人間。拿破侖聽后,就開始猛啃黑松露,不久之后果然見效。
拿破侖故事的真實性當然不可考證,只是傳說。但松露引起人們的興趣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古埃及人大概是最早記錄松露為美食的。他們認為松露是上天的恩賜,每當天上打雷時,閃電觸到地面上就產生了松露,鵝油裹松露是當時的頂級美食。
松露屬天然真菌類植物,主要生長在橡樹和櫸樹下的泥土中,世界各地均有出產,但數量不多。頂級的白松露只出產在意大利和巴爾干半島的克羅地亞,故物以稀為貴。又因其深埋地下,人眼很難發現,尋找時要借助母豬和狗的嗅覺幫忙,得來實在費工夫。何況,人喜歡吃松露,母豬更喜歡吃,每當它拱出松露,主人就要與母豬展開“奪松露大戰”了,如手腳不麻利,那松露早已被母豬一口吃掉了。實踐中,人們更喜歡使用經過訓練的松露犬,狗比豬聽話,不會與主人爭奪松露。前面講的松露就是我們國家所說的塊菌。
塊菌具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多種氨基酸、維生素、蛋白質以及雄性酮、甾醇、鞘脂、脂肪酸、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50余種生理活性成分,可以激發腦細胞活力,具有降血脂、防動脈硬化、增強免疫力、養胃提神等藥用價值。在歐洲,塊菌是皇族貴胄和國際交往中的極品美食,以意大利“白色黃金”白塊菌和法國“黑色鉆石”黑塊菌最為矜貴,與魚子醬、鵝肝醬并稱為法國三大美食。早在1825年,法國著名美食家布里亞·薩瓦蘭在其《味覺生理學》的著作中,就夸贊塊菌是“廚房的鉆石”。法國人對鵝肝、塊菌的極度喜愛,猶如中國人之鮑魚、魚翅情節。在塊菌季節,高級的法國餐廳如果沒有幾道塊菌菜品,就像高級中國餐廳沒有了鮑魚、魚翅一般,是很沒面子的事情。
說了半天,如此名貴的塊菌,好像只和西方有關,中國有沒有呀?在下可以肯定的告訴你:塊菌在我國也有出產,主產地就在咱云南!云南出產塊菌,以楚雄、麗江、怒江等地為多。在下認識塊菌,還得益于幾位楚雄朋友。多年未見,他們卻依然紅光滿面,發黑眼亮,仿佛歲月的痕跡與他們無關。問有何秘訣?答曰:得益于豬拱菌。把豬拱菌尋來一瞧,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塊菌嗎?友人卻很隨意地說:有哪樣稀奇,云南可食用菌類達數百種之多,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,占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,云南就是菌子的故鄉。松露在我們農村,老母豬經常會上山拱出來吃,老百姓也叫它豬拱菌、無糧藤果、隔山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