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臣仁 川報觀察記者 蘭珍
人物名片
陳文
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、甘孜州日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、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董事長,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。
他是一個“外來戶”,卻執著于高原菌菇產業的發展,他有雄心、有情懷,謀劃產業藍圖,為高原群眾脫貧奔康帶來“真金白銀”。
9月14日,地處甘孜州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的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生產車間,陳文和村民扎西卓呷就最近菌菇的品質討論地有聲有色。家常拉起,話短情濃,親切融洽。讓“雅江松茸”金字招牌含金量十足,為甘孜發展、群眾增收帶來“真金白銀”,這是松茸“癡迷者”陳文一直追求的目標。
向外地客商講解松茸的故事
曾說他是“吹牛王”
如今奉為“財神爺”
一說起陳文,松茸村支部書記張金貴翹首稱道:“他是我們松茸村的‘財神爺’。”
10年前,張金貴說他是“吹牛王”,是陳文“入駐”的最大反對者。
“就松茸說項目的人我見過不少,說得天花亂墜。當初陳文要在日基村(松茸村舊名)搞產業園區,我就認為他們都是一樣,當然就反對了。”張金貴回憶當初。
“事情是做出來的,產業是干出來的。”面對質疑和阻力,陳文用行動表明“心跡”。
2014年8月3日,規劃總投資5.7億元的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在雅江縣日基村開工。產業園依托“雅江松茸”品牌,通過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科學管理,著力提升“雅江松茸”品牌附加值,帶動當地群眾長效脫貧、穩定致富。
介紹公司基地園區情況
在產業園一期園區內,數十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對食用菌進行分揀、定級、包裝。車輛來往匆忙,一箱箱從雅江發出的產品十幾個小時之后將送達國內客戶手中。
八角樓鄉木則西村建檔立卡戶阿多一家三口都在產業園務工:阿多干機修,妻子卓呷在生產車間務工,女兒四郎翁姆在技術部工作,3人平均月工資3000多元,一年下來,全家依托產業園實現年收入過10萬。
“家門口”打工、全家人掙錢,像阿多這樣的家庭在八角樓鄉不在少數。現在在產業園長期就業的村民有40余人、季節性就業村民100余人,年支付務工工資300余萬元,帶動了八角樓鄉松茸村、木則西村、維地村貧困村民實現了高質量脫貧。
群眾是現實的,也是純樸的,村子變美了、收入增加了,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變。大家高興地說:“這個廠子還真是我們的‘財神爺’!”
“不滿”現在“小基地”
謀劃松茸大產業
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外景
產業園區熱鬧非凡,松茸產業風生水起。
可陳文卻心懷“不滿”,現在的園區對他來說,還是“才起步”。
在他心中,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的最終目的是構筑一個集特色農副產品加工、交易、冷鏈物流、休閑娛樂、旅游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園,實現高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成為世界松茸圣地。
“最近的目標是建立野生菌交易市場,把松茸村打造成4A景區,讓產業做大做強、讓群眾更有更富。”陳文介紹,“如果說整個產業體系是10壺水,那么我們現在僅僅是把第一壺水燒到了85℃。”
陳文現場介紹松茸的分級標準
2013年,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雅江縣“中國松茸之鄉”稱號;2014年,“雅江松茸”又成功通過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審定,獲得地理標志商標。“雅江松茸”已是中國松茸的“金字招牌”,而陳文還在不斷提升它的“含金量”。
在“松茸界”浸淫20余年,從采摘標準、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到知識產權保護、反基因壟斷,陳文對行業有著更深的思考。作為國內野生菌類深度開發利用經驗豐富的企業家,他說,產業園的雄心遠不止菌菇的培育與銷售。松茸是亞洲特有、中國極具優勢的國寶級野生菌種,他要在雅江建立全世界第一個松茸基因庫。他希望利用豐富的基因財富,為甘孜發展和群眾增收帶來更大成就。
當前,產業園不僅造福八角樓鄉三個村,還輻射全縣。日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“企業經營+村民分紅”的方式,整合30個貧困村聯合資金,建設集中連片的食用菌產業基地,實現30個貧困村年分紅120萬元。按照規劃,整個產業園一二三期全部建設完畢后,長期用工將達150人,季節性用工將達到500人,從事菌菇產業的人員將達8000人。
“雅江縣總人口5萬人,產業園完全建成后,每7個人中就有1個人從事菌菇相關產業,真正讓‘中國松茸之鄉’這塊招牌、讓‘雅江松茸’這個品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,讓它帶來更多‘真金白銀’。”陳文充滿憧憬。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】
編輯:王博爾 校對:黃穎 審核:張立東